2020-08-30
有一段時間常在演講壓力這件事,在談如何減壓的時候,其實有談過減少壓力的第一個方法是改變期待。簡單地說如果你期待自己一個月賺20萬,那你的壓力應該會大到不行,但是如果你期待一個月只要賺3萬,那你應該會過得輕鬆一點。同樣的如果你希望自己孩子考上台大醫科,那你跟孩子的壓力應該大到不行,但是如果你期待孩子去學校只要有學到東西就好,凡事分數及格就好,那你跟孩子的日子應該會輕鬆很多。因此期待會決定你的壓力指數。
那對因為孩子的問題求助的家長而言,要開始進行各種治療包括行為治療之前,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,就是要確認你自己的期待是什麼。設定期待要先確定你想要改變的事情是什麼有哪些,簡單的方法是可以把你想要改變事情做一張列表列下來,然後去一一檢視這些目標,重點是不要一次去改變所有的東西,你的資源不可能一次改變所有東西,小孩子的能力更不可能一次改變所有的東西,因此需要從這些列表裡面的目標去排前後順序,把它標成ABCD….,也許第一個階段是改變A,第二階段改變B,但是千萬不要把ABCD全部放在一次改變。
另外一個部分是決定要以A為目標,其實還是要將A的目標拆成不同的小目標,比方說你想要讓小孩子的寫作業的時間,從寫兩個小時變寫成一個小時就結束,那你也許先從縮短成1小時50分, 1小時40分,慢慢更改,這有個專有名詞叫”中間目標(intermediate goal)”。
我以前看過一個學校的老師團隊非常的認真,有一次將近10位老師到我的診間來然後討論一個問題非常大的小孩要怎麼幫忙,跟他們討論後建議可以建立一個行為治療的計劃後,後來媽媽把他們計劃拿給我看,裡面列了16個要改變的行為,我問媽媽實際執行的如何,結果正如我預期的就是沒有什麼效果, 16個行為不可能放在一個計劃裡面一次改變,最後只是呈現了大人們的焦慮,以及對孩子資源的不理解。因此記得要做行為治療的時候,千萬不要標太多的項目,不然就會掉入期待的陷阱,那就是期待越高,效果越差,只是滿足一種想像的可能而已,而偏離事實不接地氣。
期待的另外一個陷阱是,投射父母想像的期待,常常也是造成父母挫折的原因,因為標示了美好的期待在那裡,而孩子往往達不到,那父母就會一直看到他做不到的地方而忽略了他做到的部分。這個陷阱常常發生在家庭環境非常好的家庭,比方說診間有一個帥氣很多才能朋友很多的青少年,只有學業成績沒有達到學歷非常好的家長的期望,即使也還算是中等,但是高標準的家長來每次都是在表達他們的挫折及對孩子的失望,而這中間就因為期待的問題遮掩了父母的視野。在醫師眼中,這孩子是多麼酷及無限可能的青少年,然而父母不經意失望的語言卻每每讓孩子眼神充滿了忿恨。因為焦慮將愛遮住了,這對雙方都是很可惜的事。
父母往往不太了解,他們期待會變成佛洛伊德所說的超我,有些孩子雖然不見得達得到,但是那個期待會內化成持續自我監督批評的一個力量,也就是一種壓力的來源,那孩子往往花很多的人生時間在對抗那個期待,不是辛苦勉強自己達到,就是找方法逃避,卻無法逃避達不到的那種自我罪責,這往往也成為孩子一生非常辛苦的情緒無法平靜的生活來源。我在診間處理非常多這類大孩子甚至是成人,有些常需要長期心理治療來協助修復這一塊。
提醒期待的陷阱這一件事,當然不代表父母不能有期待,這是不太可能的事。期待往往起源自父母的焦慮,因為擔心孩子將來過不好的一個反應,才會希望讓孩子知道這些現實生活裡面未來要面對的問題,畢竟在社會的現實生活並不見得是那麼容易,然後希望孩子有絕對足夠的能力去面對這些問題,所以這焦慮其實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,簡單說,若有人可以保證孩子未來一定過得好,我想大部分的父母就會不焦慮,也就不會加在孩子身上如此多的期待。這幾年有人會用紀伯倫的詩”你的孩子,其實不是你的孩子”來講父母加諸孩子期待這件事的問題,然而若這樣的提醒只是源自對父母的批判,我想低估了父母這個角色的難度。
相對的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:
弓在箭要射出之前,低聲對箭說道:「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。」
較能呈現父母對孩子的愛與焦慮的難度,拉著的弓是緊繃吃力,放手了就輕鬆,然而在甚麼時候什麼張力下才可安心放手,往往是希望確認箭可以飛到天分可以到的最遠的地方,並且不會在中途遇到障礙物所阻攔。而這安心之不可得與其產生的羈絆,往往是父母無法使期待自由的關鍵。
因此,在認知上能了解這個困難,對父母與治療者處理目標的設定與背後的焦慮,都是重要的起點。
將目標具體化,排出優先順序,然後變成目前是可能慢慢改變的範圍,並且去鼓勵這些改變,並對已經改變的部分加以肯定,而非花大部分時間對沒有改變的部分苛責,這才是設定期待以及表達期待的重點。
就像我診間常對父母說的一句話:請小心不要將遠方的期待變成現在的要求。有些時候就是需要慢慢來,尤其要記得孩子也是很努力著的,即使他表面的改變只是慢慢的。
圖片來源:Pexels